面對真相/Undeniable Truth

面對此一重要的砷議題,柬埔寨政府於2002年成立跨部門次委員會(Arsenic Inter-Ministerial Sub-committee; AIMSC),負責執行在一些省份鑑定砷中毒症狀的任務。金邊郵報在2006年9月21日之追蹤報導:井水使用者顯示出砷中毒的跡象(Well-water users show signs of arsenic poisoning by Cheang Sokha)。
根據2005年8月底,政府官員之會議報告資料:
- 在6個省份及金邊部分地區,發現管井地下水中砷含量達到不利健康的程度;
- 在Kandal及Prey Veng兩省之村民,發現有砷中毒之症狀。
針對219位Kandal省Koh Thom區Prek Russey之村民所做的調查,柬國衛生部預防醫學官員(Dr. Kol Hero)指出:
- 34位(16%)村民顯示砷中毒之外觀證據;
- 80%受調查者,疑似有毒性物質存留體內;
- 大部分村民的手、腳、胸等部位之皮膚,顯示有過度角質化(hyperkeratosis)病變,或極度色素(extreme pigmentation)變化;
- 因為實驗結果尚未出來,不能確定上述發現是否因砷所導致。但根據症狀,80%受測者顯示出砷的疾病。
UNICEF代表(Rodney Hatfield)表示,湄公河流域之砷污染已經證實,而Kandal省是屬於已知的地下水砷污染影響嚴重之省份。砷是一種累積性毒物,症狀的發作慢但必然,而小孩是處於最大風險的群組。 另外,MRD(鄉村發展部)、MoH(衛生部)、UNICEF(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救援基金會)、WHO等四個機構,針對分布於Kandal, Kampong Cham, Prey Veng, Kampong Thom, Kampong Chhnang and Kratie等6省之162個村莊,以及首都金邊部分地區,聯合進行砷調查,預計2007年完成調查。
遍布柬埔寨鄉村的管井,其深度達100米,而一般傳統水井,深度很少超過20米。鄉村發展部之鄉村健康關懷官員(Dr. Chea Samnang, MRD)指出,砷元素存在於地面下50米左右的地下含水層,從此深度所汲取之管井地下水,可能遭致砷污染的問題。然而,砷並非出現在所有的管井中,主要依土壤及水井狀況而定。令人擔心的是,很多其它省分可能受到砷的影響。紓解該疾病的策略是,不喝受砷污染的水、吃富含多種維生素的食物及蔬菜、使用抗生素、停止抽菸。如果未妥善處理,將造成皮膚癌、或腎臟疾病。他又說,於2003年10-12月針對Kandal省暴露於砷的817戶家庭,根據衛生部預防醫學單位所進行的基線調查及砷中毒臨床檢查:
- 在雨季,有40%家庭主要以雨水為水源,在旱季,則有83%家庭飲用管井地下水;
- 一半以上家庭整年以管井地下水為飲用水;
- 4%使用河湖地面水源;
- 其餘使用瓶裝水。
另外,服務於UNICEF水及環境衛生之官員(Phan Sophary)表示,針對分布於13省的15,000 口井之水質調查,計有7省發現含有砷,這些暴露於砷之村民,應該教育他們不要喝含有砷的井水或以這種井水烹煮。若使用替代水源,則應注意細菌及病毒性之水污染問題。
柬國MRD部長(Lu Lay Sreng)表示,柬國政府政策擬於2025年達到100%的偏鄉地區可以取得乾淨又衛生的飲用水,建議於2015年能達到70%。不過,隸屬MRD之偏鄉自來水部門官員(Mao Saray)補述,目前(2006年)31%的偏鄉居民,得以取得乾淨飲用水,MRD的目標是於2015年能達到50%的普及率。
看來,為數眾多[註2,3]的柬埔寨偏鄉地區民眾要取得安全飲用水,還有一段漫長之路。
註:
- Arsenic Risk Map (砷風險地圖) adapted from: Fredericks D. Situation analysis: arsenic contamination of groundwater in Cambodia. Report, January 2004. Phnom Penh, Cambodia: UNICEF; 2004. 2.
- UNICEF (2008): 七個受砷影響的省份中(主要分佈在湄公河及巴賽克河流域),計有38%的管井,其砷含量超出50 ppb,受此衝擊的人口數約136000人。 這個數字,Research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Cambodia (RDIC)認為是被低估了。
- RDIC-Dartmouth College (2008): 暴露在砷風險的人口數,單單在Kandal省就有10萬人,若以受影響的10省份統計,總人口數可能高達2百萬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