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wing all posts tagged "Cambodia"
Prek Russey

Prek Russey是柬埔寨Kandal(甘丹)省Koh Thom區的一個村莊,位於湄公河西岸之洪水平原上,鄰近越南邊界。
2010年8月4日金邊郵報的一則報導:死“砷"臨到甘丹省村落(Arsenic deaths stalk Kandal village)。根據該村村長口述,該村100口井就有80口,其砷含量是世衛組織標準(10 ppb)的40-50倍、柬國標準(50 ppb)的8-10倍[註1 :圖示]。跟其它260位村民一樣,村中有一51歲的婦女受苦於砷中毒的長期影響效應,她的哥哥(52歲)以及哥哥的27歲兒子才分別於(2010年)二、三月死於砷中毒。因癌性病變及壞疽,他們在死前截肢。在死之前,他們承受很多的痛苦,手掌、腳、身體極度發癢、長膿瘡、吐血、瀉肚子。一般砷中毒者,約在3-10年發生皮膚病變,接著肢體末端產生壞疽,嚴重者需要截肢。另外一位同村54歲的老農夫,也是深受砷中毒之痛苦,因爲沒有錢買自來水,當收集的雨水用完了,他還是得取用那含有砷的井水。
約四年後,金邊郵報又再度報導該村的狀況:沈默殺手收取費用 (Silent killer taking toll, 2014年3月19日)。記者報導了該村一位40歲村民,他在家後面鑿了一口井,全家喝了這口井水有五年之久,他自己、他的父親(2008年截肢,截肢三年後死亡)、嬸嬸、他的18歲兒子都出現砷中毒的症狀。他指著街頭街尾,很多人被診斷死於慢性砷中毒,很多人因此失去了父母或小孩。他很無奈地說,小孩都害怕看到他的病狀。他解開衣服鈕扣,在他的胸部、胃部、背部,看到的是覆蓋身體之過度皮膚色素沉著,甚至已延伸到外部手、腳。有些村民比他更嚴重,但大多已經死了。近一點的,他的鄰居失去她的丈夫及她的哥哥;遠一點的,在那對街有一位最年輕的砷中毒受害者,才只有13歲,經過多年忍受腿發爛之痛苦而後死亡;還有兩個小孩也死於砷中毒。村民說他們得不到政府的幫助,很多人也缺乏乾淨的飲用水。如果要買從附近河川接管過來的水,1立方米是2000瑞爾(約15塊台幣),不過這種水還需要再處理以除去水中的細菌及農藥,並且太貴了。
喝一口純淨的水,對柬國甘丹省Prek Russey村民來講,談何容易!
註:
- J. Buschmann, M. Berg, C. Stengel, and M.L. Sampson. Arsenic and Manganese Contamination of Drinking Water Resources in Cambodia: Coincidence of Risk Areas with Low Relief Topography . Environ. Sci. Technol. 2007, 41, 2146-2152.

Posted on January 2nd, 2015
面對真相/Undeniable Truth

面對此一重要的砷議題,柬埔寨政府於2002年成立跨部門次委員會(Arsenic Inter-Ministerial Sub-committee; AIMSC),負責執行在一些省份鑑定砷中毒症狀的任務。金邊郵報在2006年9月21日之追蹤報導:井水使用者顯示出砷中毒的跡象(Well-water users show signs of arsenic poisoning by Cheang Sokha)。
根據2005年8月底,政府官員之會議報告資料:
- 在6個省份及金邊部分地區,發現管井地下水中砷含量達到不利健康的程度;
- 在Kandal及Prey Veng兩省之村民,發現有砷中毒之症狀。
針對219位Kandal省Koh Thom區Prek Russey之村民所做的調查,柬國衛生部預防醫學官員(Dr. Kol Hero)指出:
- 34位(16%)村民顯示砷中毒之外觀證據;
- 80%受調查者,疑似有毒性物質存留體內;
- 大部分村民的手、腳、胸等部位之皮膚,顯示有過度角質化(hyperkeratosis)病變,或極度色素(extreme pigmentation)變化;
- 因為實驗結果尚未出來,不能確定上述發現是否因砷所導致。但根據症狀,80%受測者顯示出砷的疾病。
UNICEF代表(Rodney Hatfield)表示,湄公河流域之砷污染已經證實,而Kandal省是屬於已知的地下水砷污染影響嚴重之省份。砷是一種累積性毒物,症狀的發作慢但必然,而小孩是處於最大風險的群組。 另外,MRD(鄉村發展部)、MoH(衛生部)、UNICEF(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救援基金會)、WHO等四個機構,針對分布於Kandal, Kampong Cham, Prey Veng, Kampong Thom, Kampong Chhnang and Kratie等6省之162個村莊,以及首都金邊部分地區,聯合進行砷調查,預計2007年完成調查。
遍布柬埔寨鄉村的管井,其深度達100米,而一般傳統水井,深度很少超過20米。鄉村發展部之鄉村健康關懷官員(Dr. Chea Samnang, MRD)指出,砷元素存在於地面下50米左右的地下含水層,從此深度所汲取之管井地下水,可能遭致砷污染的問題。然而,砷並非出現在所有的管井中,主要依土壤及水井狀況而定。令人擔心的是,很多其它省分可能受到砷的影響。紓解該疾病的策略是,不喝受砷污染的水、吃富含多種維生素的食物及蔬菜、使用抗生素、停止抽菸。如果未妥善處理,將造成皮膚癌、或腎臟疾病。他又說,於2003年10-12月針對Kandal省暴露於砷的817戶家庭,根據衛生部預防醫學單位所進行的基線調查及砷中毒臨床檢查:
- 在雨季,有40%家庭主要以雨水為水源,在旱季,則有83%家庭飲用管井地下水;
- 一半以上家庭整年以管井地下水為飲用水;
- 4%使用河湖地面水源;
- 其餘使用瓶裝水。
另外,服務於UNICEF水及環境衛生之官員(Phan Sophary)表示,針對分布於13省的15,000 口井之水質調查,計有7省發現含有砷,這些暴露於砷之村民,應該教育他們不要喝含有砷的井水或以這種井水烹煮。若使用替代水源,則應注意細菌及病毒性之水污染問題。
柬國MRD部長(Lu Lay Sreng)表示,柬國政府政策擬於2025年達到100%的偏鄉地區可以取得乾淨又衛生的飲用水,建議於2015年能達到70%。不過,隸屬MRD之偏鄉自來水部門官員(Mao Saray)補述,目前(2006年)31%的偏鄉居民,得以取得乾淨飲用水,MRD的目標是於2015年能達到50%的普及率。
看來,為數眾多[註2,3]的柬埔寨偏鄉地區民眾要取得安全飲用水,還有一段漫長之路。
註:
- Arsenic Risk Map (砷風險地圖) adapted from: Fredericks D. Situation analysis: arsenic contamination of groundwater in Cambodia. Report, January 2004. Phnom Penh, Cambodia: UNICEF; 2004. 2.
- UNICEF (2008): 七個受砷影響的省份中(主要分佈在湄公河及巴賽克河流域),計有38%的管井,其砷含量超出50 ppb,受此衝擊的人口數約136000人。 這個數字,Research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Cambodia (RDIC)認為是被低估了。
- RDIC-Dartmouth College (2008): 暴露在砷風險的人口數,單單在Kandal省就有10萬人,若以受影響的10省份統計,總人口數可能高達2百萬人。
Posted on January 1st, 2015
愛媛大學/Ehime University
看完2001年1月5日金邊郵報的一則報導:經檢測疑似砷中毒(Arsenic Poisoning Suspected by Testing),有關日本愛媛大學Dr. Shinsuke Tanabe所領導的研究團隊,實在應該特別敘述一下,因為他們是首宗針對柬埔寨地下水砷污染影響的臨床研究。
該團隊的研究動機,主要起因於2000年9月世衛組織與柬埔寨政府所公布的砷污染報告,該報告提及相對較高砷含量的省分有Prey Veng, Kandal, Battambang and Kratie等四省。因此,他們也在同年(2000年)12月28-29日於首都金邊外的村莊,針對42位村民進行調查檢測。在這兩天的調查中,他們裁剪收集頭髮、手指、腳趾等部位之樣品,並檢視手腳外觀。他們觀察到重複出現的皮膚黑褐色素,以及與砷中毒有關聯之“可能致癌前奏病變"的發癢案例。他們也同時收集了這些村民所飲用的井水樣品,並影像留存那些具有上述異樣之村民的皮膚外觀,以進一步比對送回日本檢驗的頭髮與指甲樣品。這種砷中毒問題的潛藏悲劇是,他們發現有一家庭,一家大小五位成員出現皮膚乾燥、發癢等現象,也就是所謂的可能致癌前奏病變,從幼兒到成人,他們的年齡範圍從18個月到32歲。可以想像,這個家庭之未來將會是如何。
根據初步的判讀,村民身體上之異樣現象 ,他們高度懷疑都是砷中毒的身體症狀。不過,Dr. Tanabe強調,他不是醫生(註:世界著名的環境化學及生態毒物學家),不宜針對這些案例做出診斷。雖然如此,他的判讀仍招致世衛組織駐柬代表之批判(Dr. Bill Pigott),認為那是輕率且不成熟的言論。世衛代表強烈指出,他對於砷中毒的懷疑未經專家確認,檢驗結果也尚未出來,不應該有這樣的公眾論述,並且他也沒有那樣的能力或受過相關訓練能夠去做那樣的表述。世衛代表的強烈指正,也得到啟動柬國地下水質調查之鄉村部官員(Ly Thuch)之呼應:任何有關水質的資訊,都要小心地與可能受影響的民眾做溝通,否則一般民眾容易因環境中的毒素引起恐慌。
Posted on December 31st, 2014
沉睡巨人/Sleeping Giant

柬埔寨地下水中含有砷,說明了一件事實:自古以來,潛藏在地底下深層的砷,一直都沉睡在那裏,它與人彼此相安無事。但是,為了飲用更乾淨的水源,柬埔寨國內陸續開鑿了為數眾多的深層地下管井(Tube wells),從此以後,這一沉睡的巨人就逐漸地被喚醒了,而其威脅對柬國人民是不容忽視的。
2000年8月18日,金邊郵報首次報導了有關柬埔寨地下水中含砷之消息:地下水調查發現砷威脅(Arsenic threat found in groundwater survey by Phelim Kyne)。
在這一篇報導特別點名到的省份,包括:沿著湄公河流域的Stung Treng、Kratie、Kandal等三省分(從上游到下游);接鄰Kandal省右邊之Prey Veng省;柬埔寨西北方的Battambang省。參與地下水井水質調查之柬埔寨政府機構及外圍組織,則有:鄉村發展部(Ministry of Rural Development; MRD)、工礦能源部 (Ministry of Industry, Mines and Energy; MIME)、世界衛生組織(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; WHO)。另外,報導中也提及柬埔寨國內地下水井(手動汲水井)之委外建造機構,包括: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救援基金會(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 Emergent Fund: UNICEF;2000年之前的十年中建造了12000口井)、聯合國開發計畫署(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; UNDP)、開發夥伴(Partners for Development; PFD;曾於Kratie及Stung Treng資助建造800多口井)、全球關懷(Concern Worldwide)等四個機構。
根據(2000年)6-9月針對柬埔寨13省份之初步地下水調查結果顯示:
- 所有樣品的9%有砷污染,而Prey Veng, Kandal, Battambang, Kratie等四省份之砷含量相對較高;
- 至少有兩個樣品來自未具名的省轄市;
- 很少數的樣品,含具可能危害程度的氟化物及硝酸根;
- 在4000個樣品分析中,未檢出殺蟲劑污染。
為什麼要做這一全國性的地下水質調查? 柬埔寨鄉村發展部官員(Ly Thuch, MRD Secretary General)敘述其啟動調查之原因,乃擔心於1993年孟加拉大規模之砷中毒(該國六分之一人口仰賴含砷之飲用水),可能會發生在柬埔寨。他又指出,2000年所作之初步調查結果顯示,砷之公共健康風險仍屬於最小程度,短期內不會是嚴重的問題。因為柬埔寨的4萬口水井,大部分是於過去十年中所陸陸續續建造的,也就是說,一般民眾之飲用期間仍少於15-20年可能致命之砷暴露期,但進一步立即且緊急的砷污染威脅調查是必要的,以確定砷毒害之範圍,以及其可能的人體健康影響。
那時,世衛組織環境工程師(Steve Iddings, WHO Environmental Engineer)也呼應MRD官員所說的,地下水中所含之砷含量,將不至於引起像孟加拉之嚴重規模。大致來說,水質是相當好的,但密切注意是確實必要的。目前未顯示有臨床上的砷中毒,也不預期會發生這種情況,但須要進一步測試地下水中含砷的範圍,以及是否有任何民眾受影響。他也說,以技術角度來解決砷污染問題,對家庭式規模而言,不是太貴就是無法永續,最壞的劇本就是指導使用其它飲用水源。
世衛組織駐柬埔寨代表(Dr. Bill Piggot, WHO-Cambodia representative)指出,此次調查,地下水中會含有砷並不令人驚訝。從孟加拉已然測出之高含量砷,說明了東南亞地質層乃屬於容易有砷之區塊,而砷常發生在沿著河岸平原之沖積礦床。不過,他同時也指出一個不能改變的事實:地面水源因細菌性污染所造成之健康風險,仍然遠高於因砷所造成屬於長期性之可能危害。他的意思似乎是,兩害相權取其輕。
開發夥伴計畫經理(Inga L Olesky, PFD Program manager)認為應該評估20年之砷暴露風險,並與使用不安全地面水源之立即影響做一比較。設若因為害怕砷污染而改用地面水源,腸胃炎案例將增加,如此將影響最脆弱的敏感群組,例如:五歲以下小孩、孕婦及餵奶母親,換句話說,對於柬埔寨嬰兒死亡率,將有關鍵的影響。
鄉村發展部官員最後指出,隨著此次的最終調查報告出爐,緊接著,(2000年)九月中將進一步檢測砷之影響範圍及其健康衝擊,並將結合各關心的機構團體與政府部門召開一系列之會議,期望使柬國所有偏鄉人口能享受和城市一樣的水質,城鄉不能有差別待遇或雙重標準的飲用水。
以上是2000年所報導的大致內容,14年後,金邊郵報的另一篇追蹤報導(點閱),砷問題似乎不像當初的官員或機構代表所敘述的那樣樂觀。
Posted on December 30th, 2014
沉默殺手/Silent Killer

今年(2014)3月19日,金邊郵報有一則新聞,下了這樣的一個標題:"沈默殺手收取費用(Silent Killer Taking Toll)",聽起來還蠻聳動的。如果不解釋請楚,以為在柬埔寨這個國家發生了什麼職業殺手的暴力事件。事實上,這是一則令人心酸又感到很悲慘的報導(L. Barron and S. David)。
這個事件發生在環繞柬埔寨首都金邊的Kandal省份的一個區(Koh Thom)中的一個村莊(Prek Russey),該村莊被一種無形無嗅的毒化物砷所籠罩著,大部份的村民被診斷出砷中毒,很多的村民與小孩也因此而喪掉生命。這個事件有點像早期台灣西南沿海台南縣北門鄉的悲劇事件的翻版,很多鄉民因為砷中毒被截肢,甚或死亡。
在過去15年的地下水水質調查發現,柬埔寨有十個省份其地下水含有超高濃度的砷,其中,又以鄰近首都金邊的三個省份(Kandal, Kampong Cham, Prey Veng)之含砷量為最高。從地圖上可以看出,這三個省份都在湄公河及巴賽克河(Tonle Bassac)的交會地帶。很不幸地,人口相當密集的Kandal省,乃砷污染最嚴重的省份。在其所屬15000口井所採取的水樣品中,有35%超出柬埔寨的水質標準50 ppb,若以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標準10 ppb計算,其所佔比率則為54%。換句話說,在這一個省份,有超出一半以上的地下水井,居民正飲用其砷含量超出WHO標準的地下水。罹患砷中毒的一位Prek Russey村的村民敘述,剛開始醫生對其皮膚異樣的診斷,以為只是長水痘,但是,這樣的症狀卻久久未消失。後來,該患者在極度疼痛中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,才確認是砷中毒。這位村民無助的指出,他感覺他的皮膚又癢又痛,並且肺及胃部也很不舒服(痛徹心扉)。他說:“很難呼吸,每天晚上都無法入睡。"為了舒緩疼痛,他得買維生素及止痛劑來吃,只是,他如果被迫無法耕作,就負擔不起這樣的花費。很無奈的,這一位村民想要僱用Painkiller來制服這一位Silent Killer,卻付不起費用。
更棘手也更無奈的是,根據這一則報導,上述處於砷污染高風險區之村民,雖然他們已停止飲用含有砷的井水,但是,在乾季,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灌溉水源,以及動物所需要飲用的水,仍然得使用含砷的地下水來供應。因此,該區食物中的砷含量比起其他17個國家還要高,若與孟加拉相比(該國食物中之砷,被認為已達有害健康的含量),約為60倍之高。所以從這一省份所出產的食物,因砷污染的緣故,對於公共健康已拉起了一則警訊。
因為缺乏足夠經費,柬埔寨的砷問題似乎掉落在隙縫當中。
註:地圖彙編自維基百科
Posted on December 26th, 2014
柬埔寨-人文地理
Cambodia-Geography, History and Demographics

柬埔寨位處中南半島南端,西鄰泰國,北接壤泰國與寮國,東邊及南邊與越南為界,西南方則為泰國灣(或暹羅灣)海岸線。以交通網絡來看,柬埔寨是中南半島南方走廊與南方海岸走廊必經之地[*]。依據維基百科記載,柬埔寨是東南亞地區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。建國於西元一世紀,在古代歷經扶南、真臘時期,其中九到十五世紀初的吳哥王朝國力強盛,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吳哥文明。十六世紀末開始走向衰落,到了十八世紀末,柬埔寨基本上處於強鄰的控制之下,成為屬國。同時,從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,越南逐步佔領了下柬埔寨的全部領土,形成了今天的越南南方。
整個來看,現今柬埔寨其過去歷史,約略可分為以下古代時期、黑暗時期、殖民時期、當代時期與現代時期等幾個階段:
- 扶南 (約1世紀–550)
- 真臘 (約6世紀–802)
- 高棉帝國 (802–1431)
- 竹里木時期 (1431–1525);洛偉時期 (1525–1593)
- 烏棟時期 (1620–1863) ;桑多時期 (1594–1620)
- 越南占領湄公河三角洲
- 法國统治時期 (1867-1953)
- 日本占領時期 (1941-1945)
- 柬埔寨王國 (1953-1970)
- 柬埔寨內戰 (1970)
- 高棉共和國 (1970-1975) (紅色高棉政權(赤柬))
- 柬埔寨王國民族聯合政府 (1970-1976)
- 柬-越戰爭 (1975-1989)
- 民主柬埔寨 (1976-1979)
- 柬埔寨人民共和國 (1979-1993)
- 聯合國過渡期駐柬機構 (UNTAC, 1992–1993)
- 柬埔寨王國1993至今
Demographics of Cambodia (2000-2012)

Posted on December 24th, 2014